演员李菁菁:因太胖三婚三离,度过乳腺癌难关,如今54岁变瘦复出
荧幕上的她,是热情爽朗的“庄嫂”,是笑声爽朗的邻家大姐,是无数观众心中亲切熟悉的“农村妇女”形象。
荧幕上的她,是热情爽朗的“庄嫂”,是笑声爽朗的邻家大姐,是无数观众心中亲切熟悉的“农村妇女”形象。
2007年,李菁菁凭借《金婚》中“庄嫂”憨厚的农村大姐形象,吸粉无数,而她本人也是给人一种憨厚老实、感情专一的印象。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此新旧交替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策划“名家领航,年度盘点丨2024年度肿瘤领域进展权威解读”活动,诚邀肿瘤各领域专家回顾解读2024年度肿瘤领域重磅研究,传播前沿进展,引领学术创新。
以字为媒,以言为镜,【年度盘点】栏目又和大家见面啦!本期由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领衔点评《2024年乳腺癌领域年终盘点》,让我们一起来跟随作者去看看2024年度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大事件吧!
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被称为“最毒”的乳腺癌亚型,因其长期以来治疗预后较差。回首刚刚落下帷幕的2024年,乳腺癌早期和晚期治疗领域涌现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体偶联药物(ADC
你知道吗?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而乳腺密度是预测乳腺癌风险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乳腺密度就是乳腺组织中纤维腺体组织和脂肪组织的比例。用医学影像检查来看,乳腺密度越高,乳腺影像就越白,这也可能让医生更难发现潜在的病变。
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持续复发仍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目前针对HR+/HER2-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预测模型仍存在局限性。整合多维数据是预测复发的一种有前途的替代方法。
在乳腺癌治疗领域,HR+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一直备受关注。近期,在“乳腺癌北方沙龙·年度进展回顾”会议上,浙江省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针对“HR+晚期乳腺癌分层治疗”进行了深入剖析。会后,肿瘤瞭望特邀陈占红教授就目前该领域CDK4/6抑制剂的使用时机及新型靶向药物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作为一种经典的肿瘤标志物,最早于1965年由Gold和Freedman在结直肠癌中发现
湖南省人民医院生育力保护MDT团队通力协作,成功完成首例乳腺癌卵巢组织冻存生育力保护技术。2025年1月23日,小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家长含泪道:腹腔镜微创手术恢复是真快!感谢你们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
体型上胸部较为突出的女性,是否更有可能遭遇乳腺癌的威胁?众多人士往往难以克制自己,提出类似的疑惑。其实,大家多少都有点担心:是不是胸部越大,就越容易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听到类似的说法,甚至有些人会因为自己胸部尺寸较大而感到不安。为了给大家吃上一颗“定心丸
HER-2阳性乳腺癌是一种较为凶险的乳腺癌类型,肿瘤生长速度快,容易脑转移,但是随着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及帕捷特(帕妥珠单抗)等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使得这类乳腺癌患者生存得到改善,但是这类靶向药物却有一定的副作用——心脏毒性,也就是会在患者心脏造成伤害。
2015年,分别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交大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上海肿瘤中心的Gang Xiao , Xiumin Wang , Jinglong Wang , Lidong Zu , Guangcun Cheng , Mingang Hao , Xueq
在乳腺癌的疾病分型中,HER-2阳性乳腺癌是指在一些乳腺癌中,HER2基因扩增或受体过表达,导致癌细胞的快速生长。这类乳腺癌ER-/PR-/HER2+,且Ki-67高表达,通常恶性程度高,患者易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CINV)是最常见的化疗副作用之一,也是化疗患者最担心和害怕的毒副反应之一。会增加大家对治疗的恐惧感、焦虑感,并可造成代谢紊乱、营养失调、体重减轻等,严重时不得不终止化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预防的小技巧。
从古到今,科技的进步与手术器械的更新,一直改变着外科医生的临床实践。微创手术在200年来的近现代外科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主流,腔镜和机器人技术成为微创手术最卓越的代表。肿瘤瞭望特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鹏威教授为我们介绍乳腺癌机器人手术的发展历程及相关思考。
乳腺导管原位癌是一种非侵袭性乳腺癌,这是乳腺导管内恶性上皮细胞增生,但是还没彻底侵袭基底膜,目前的标准治疗措施是手术切除。根据肿瘤的特点和患者的偏好,手术可以联合或不联合放疗或内分泌治疗。
在乳腺癌的疾病分型中,HER-2阳性乳腺癌是指在一些乳腺癌中,HER2基因扩增或受体过表达,导致癌细胞的快速生长。这类乳腺癌ER-/PR-/HER2+,且Ki-67高表达,通常恶性程度高,患者易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2025年1月1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实施。在本次新增的91种药品中,肿瘤用药新增26种(含4个罕见病),其中包括单抗类、抗体偶联药物(ADC)两种乳腺癌创新药物。1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主任医师赵艳霞教授表示,此次两款
1月19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发起、诺华支持的“爱汝科普官”乳腺癌科普行在上海启动。项目计划在未来一年时间内,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城市,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培育临床医师成为兼具扎实专业知识与创新表达能力的“爱汝科普官”,推动乳腺癌防治科普工作迈向新高